当前位置: 书法网首页 > 书法风格 > 书法风格 > 书法中的“势”究竟指的是什么?

书法中的“势”究竟指的是什么?

时间:2023-12-29 17:21:27
¥%&@#uio

书法的“势”是什么?如何取势?hRF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
对于接触书法时间较长的同志们来说,经常会听到见到“势”这个术语,什么“取势”、“笔势”、“体势”等等,各种解释、说法都有,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。
那么书法中的“势”究竟指的是什么?
比如下面三个“不”字,分别出自虞世南、米芾、王羲之,同样一个字,虞世南取“静势”,写的很稳当;米芾取“险势”,字形倾斜;而王羲之取“动势”,用牵丝表现出笔锋的运动。
笔势是体势构成的基点
在书法中,“势”之形成,从虚处而言,常与气有关,合称“气势”,它直接表现书法个体生命之神采;从实处而言,则与运笔的速度、力度,以及各点之间所形成的呼应、收放、排叠等各种关系密切相关。由于它具有极佳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,所以,在书法创作中,“势”常常成为书法家的关注焦点。
 
对书法而言,“势”最小的单位是“笔势”。“笔势”是指各点画在运行过程中所体现的力度、气势与张力,以及各点画之间的俯仰、呼应和联系等,其中承载着书家的审美情趣,应和着书家的生命情感,它能使书家笔下的点画“活”起来,有别于印刷体点画的呆滞。
 
“体势”是指一个字所呈现出的动态,以及由于点画的排叠汇集而展现出来的态势。
 
笔势的表现具有很强的目的性,即一切为体势服务,共同构建体势。以王羲之《频有哀祸帖》的“频”、“有”、“割”三个字为例:
 
 
“频”字首横向右上走斜势,很斜,横末稍往左上方引出中竖,中竖严重右倾,通过两笔的牵引,以及下横折撇强烈的斜推,使左部呈向右上运动之态势,右部继续右倾,此字左下角撇画力收与右部右上角之横折形成一种对称劲,共同推动整体字往右上运动。从该字看,所有的笔势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,即把整个字往右上方推动。
 
 
“有”字在体势上呈纵势,撇长且正,取纵势,横短且斜,助长了该字的纵势,同时,下方的“月”部也取纵势,使得该字给人艺术经纬以顶天立地之感。
 
 
“割”字左部横钩与长横很斜,使左部呈左倾之势,中竖偏往右顶起横钩,助推了左倾之势,立刀旁则右倾,与左部牵引,使该字呈上开下合之体势。由此可见,书家在体势的创建上,意识明确,笔势塑造之目的强烈,正合其所言:“夫欲书者,先乾研墨,凝神静思,预想字形大小、偃仰、平直、振动,令筋脉相连,意在笔前,然后作字。”笔势之目的性正是书法与一般的写字最根本的区别所在。
 
笔势为体势服务的组织方式一般分为:
 
一贯气。即加强各点画之间的联系,使其气脉连通,从而给结体赋予生命力,让书家笔下之字变成一个个具有鲜活的生命情态的审美意象。
 
二排叠。即通过笔势的横向、纵向或斜向等方式的不断排叠,强化体势的视觉效果。这种排叠方式,类似于文学中排比的修辞方法,乃书法创作常用之法,它既适用于楷、隶,更适用于行、草。
 
三集势。即使笔势共同指向同一目标,集多个笔画之势,使体势向既定的方向运动。如前面所举的“频”字,即是此法的极佳运用。
 
四逆向。即通过笔势的逆向,使体势或内擫(如王羲之书迹),或外拓(如颜真卿书迹),或斜中求正,有惊无险(如前所举的“割”字)。
 
如前所述,体势基于各点画之势,以笔势为基础,笔势为体势服务,各点画之势的创建不是各自独立的,也不是毫无目的和毫无根据的。
 
书法由势生意,宋人造化尤为突出。书法取势,直到如今,都是书法人孜孜不倦的追求。如何让我们笔底生风,推荐如下五帖:
 
一、米芾《苕溪诗卷》
 
此卷用笔中锋直下,浓纤兼出,落笔迅疾,纵横恣肆。尤其运锋,正、侧、藏、露变化丰富,点画波折过渡连贯,提按起伏自然超逸,毫无雕琢之痕。其结体舒畅,中宫微敛,保持了重心的平衡。同时长画纵横,舒展自如,富抑扬起伏变化。通篇字体微向左倾,多攲侧之势,于险劲中求平夷。局部如图:
 
 
米芾《苕溪诗卷》
 
二、苏东坡《黄州寒食诗帖》
 
循序渐进再学苏东坡的《黄州寒食诗帖》通篇起伏跌宕,迅疾而稳健,痛快淋漓,一气呵成。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,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,或正锋,或侧锋,转换多变,顺手断联,浑然天成。其结字亦奇,或大或小,或疏或密,有轻有重,有宽有窄,参差错落,恣肆奇崛,变化万千。作品如图:
 
 
苏东坡《黄州寒食诗帖》
 
三、王羲之《兰亭序》
 
行书学习必现要学且必须在有所功底后学王羲之的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《兰亭序》,文字灿烂,字字玑珠,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,它打破成规,自辟径蹊,不落窠臼,隽妙雅逸,不论绘景抒情,还是评史述志,都令人耳目一新。通篇气息淡和空灵、潇洒自然;用笔遒媚飘逸;手法既平和又奇崛,大小参差 ,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,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,自然天成。局部如下:
 
 
王羲之《兰亭序》
 
四、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
 
颜真卿"天下行书第二"行书《祭侄文稿》,书法尤为率意,但率意显真情,无刻意之迹。《祭侄文稿》运笔迅疾,情绪激动,与其悲愤之情有关。其书法最妙处,一在其字的点画密聚,草成一个块面之处;二在其枯笔连擦写数字之处。这两种现象交相映衬,造成虚实、轻重、黑白之间的节奏变化,再加上草稿特有的率意所造成的用笔"不拘小节",和结体的偏于松散,形成了颜体稿书风格。作品如下:
 
颜真卿《祭侄文稿》
 
五、欧阳询《行书千字文》
 
“询八体尽能,笔力劲险。篆体尤精,飞白冠绝,峻于古人,扰龙蛇战斗之象,云雾轻笼之势,几旋雷激,操举若神。真行之书,出于太令,别成一体,森森焉若武库矛戟,风神严于智永,润色寡于虞世。
¥%&@#uio
   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
    花卉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