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书法网首页 > 书法风格 > 书法风格 > 文化修养中的书法精神

文化修养中的书法精神

时间:2022-09-19 16:46:44
¥%&@#uio
文化修养中的书法精神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       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载体,一种文化现象,一种文化传承,是有其内在精神的。书法绝不仅仅是用传统工具书写汉字的简单过程,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。对于书法精神,我们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,但粗略一想,也能从中见出一些精神层面的内容来,如传承发展精神、勒学苦练精神、兼收并蓄精神、天人合一精神、书以载道精神、自我完善精神等。在此,试着用几个字概括一下书法精神。一曰敬。敬就是敬畏。对于书法,首先要对文字产生敬畏。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       那是古人的文化智慧、创造精神的结晶,就中华文化传承的历史而言,这是比四大发明影响更大也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发明。其次要对体式产生敬畏。一种字体代表了一个时代,是一个时代历史特征的凝结。再次要对法度产生敬畏。书法的法度,不仅是前人对书写规律的认识和总结,还是价值观、民族性格的体现。“心正则笔正”;崇尚含蓄,不事张扬;刚柔相济,中和之美;尚沉实而不尚浮滑,尚古拙而不尚纤巧;等等。这些法度的提炼与规范,背后是中华民族几干年人文精神在书写中的体现。最后要敬惜字纸。此事虽小,所及事莫大焉,是以小见大的精神体现。在当代,对书法、文字不敬畏的现象已经比比皆是了,丑书、乱书、吼书及各种杂耍式的书式,在本质上都是反传统的、反文化的、反理性的,都是一种不敬。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       二日合。合就是合规律、合目的。上合书道自然,中和社会规范,下合个人心性。中国的文字是从人事和物事两个自然中效法而来,身之形态行动,物之状貌变化,构成了文字和书法的本源。即使文字从以象形为基础走向了今天的符号化,但在文字的结构中,仍然保留着原始的物象,仍然在创作中以抽象的方式追求形象的品格,从而使书法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抽象派艺术。二合社会规范。除了文字、书法自身的规范性要求外,社会标准、时代特征同样是书法艺术的本质追求。汉隶之兴,表现了汉代人的审美,奠定了今天的楷则,也是汉代“独尊儒术”在文字、书法上的表现,使汉字从纵向伸展变作横向扩张,褒衣博带,潇洒飘逸,有高谈阔论书法教师的条件和素养之风、雍容中和之态。这难道不是汉代人遵经、注经、解经的经典式表现吗?而晋人的纵逸、萧散与玄学之风,唐人的法度森严与文化繁荣、兼蓄并容之象,宋人的意气风发与个人风采,等等,无不因时而变,因时而成。不合时则不入时,这是由时代性的政治、经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济、文化特征决定的。三合个人心性。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时代、环境、经历、风尚的痕迹,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所以,当用书法服务现实生活和时代时,也必然带上个人的理解、体悟、天赋、功夫的痕迹。有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,一百个学王羲之的人,一定有一百个王羲之。在书法上,有千人一体、绝不会有干人一面。当代有的学者说,我们的书展在本质上都是临摹,或王或颜,或苏或米,或北碑或唐楷,或王觉斯或何绍基,几成干人一面,何则?都是在临摹,便都压抑和消磨了个人心性。合于个人心性不是故意的,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表现。所谓“书,如也。如其学,如其才,如其志,总之曰如其人而已”①,就是对合于个人心性的最好概括。学就是学养、知识体系;才就是自然禀赋、品格基础;志就是价值观、世界观、艺术观,是主观追求。刘熙载用“学、才、志”三字概括一个人的天才禀赋、学养追求,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的全体,所以才说如其人。他是深明了“合”字的真理性的。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       三日悟。书法是讲悟的,本义是通过实践,体会其中的奥妙成为自我能力的一部分,即行为上的掌握。同时,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,具有全民参与、大众艺术的特点,每个中国人都具有写好中国字的天然禀赋,关键在于实践和体悟。书法之悟作为一种社会实践,悟到的绝不仅仅是法度技巧。这种感悟会升华到社会人生的层面和哲学、世界观的层面。所以,书法之悟可以从悟法、悟艺、悟道三个层次上,体现为悟自然心,悟秩序感,悟无我境。悟法而得自然之心,书法史上可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。北未朱长文在《续书断》中评述张旭草书时曾说,始见公主担夫争道,又概·书概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闻鼓吹,而得笔法之意,后观倡公孙舞剑器,而得其神,由是笔迹大进。盖积虑于中,触物以感之,则通达无方矣。天下之事,不心书新》,《书学集成通而强以为之,未有能至焉者也。张旭见公主与担夫争道,悟避(汉一宋)》,河北犯布白之法,闻鼓吹,悟轻重节奏之变,观公孙大娘舞剑器,悟盘美术出版社,2002年第1版,第296页。纡往复、回环变幻之神。朱长文所说的“触物以感,通达无方”,是那种如果不是“心通”,则很难达到的艺术境界,有点像今人所说的灵感,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,由外物触发而达到的高度活跃的思维状态,从而产生了触类旁通的艺术效应,积虑很久、百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格然开朗,找到了答案。这就是悟,对于书法而言,是运用各种生活联系肩迪和激活对法度的理解和升华过程。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状态,亦是本于自然之心。悟艺而通法理之序。从微观的角度说,书法是从笔力、结体入手体现理序的,如无往不复、无垂不缩,如天衡地载、让左让右。而从宏观的角度说,则是在处理字与字、行与行、多与少、有与无等一系列关系。因此,在书法的法度理序中,充满了主次、引带上下、伸缩、正斜、收放、大小、疏密、远近、抑扬等关系。这些关系,虽不是社会结构、秩序的直接反映,但可以从中悟出变化调节,追求和谐、通畅的顺序及其意义。一幅好的书法艺术作品,总是主次分明、格调一致、前后呼应、秩序井然的。任何艺术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,书法艺术则是深深潜埋在民族文化性格中礼制的反映。悟道而入无我之境。中国书法在发展的过程中,始终把法放在第一位,然后才去论艺达道。中国书法不是不讲道,而是视为“小道”,这是由书法的大众化和文化体系的宏远高致决定的。法是实用层面的,艺是欣赏层面的,道则是精神层面的。在法的层面,讲心手相应,讲心手双畅,讲心手两忘。在艺术的层面,则讲心性与书艺的关系,讲意,讲个性追求,讲有我,即自我的特点、风格、色彩、神韵。而到了道的层面,则讲究无我,以我手写我心。何谓无我?指的是书法境界中我向自然的回归。所以,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,是自然之性的白然流露,而绝不是任何带有主观愿望色彩的追求。因此,中国书法对道的达成,不是口头的、表面的,不是心性的、行为的,不是一种仪式、一种自我强迫,而是境界的达成,忘我的表现。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       四曰美。汉字书法之美以自然之美为本,因为汉字的本源在于观法于天,观象于地,是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的写照。以形态之美为体,一如南宋姜夔《续书谱》所说:“点者,字之眉目,全藉顾盼精神,有向有背,随字异形:横直画者,字之骨体,欲其坚正匀净,有起有止,所贵长短合宜,结束坚实。八者,字之手足,伸缩异度,变化多端,要如鱼翼,鸟翅,有翩翩自得之状。一」者,字之步履,欲其沉实。”①眉目、骨体、手足、步履,俨然一个书谱》,《书学集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活生生的人,因情势而动,因需要而变。所以,汉字是有形象的,书法艺术是灵动的。以艺术之美为用。书法的第一要义是“美”河北美术出版社,本源形态决定了汉字书法的艺术特质。而创作过程,正是赋予其灵魂、血肉、心气、风采的过程,或雄强、或秀润,或丰腴、或瘦劲,或妩媚、或朴茂,或纤丽、或浓艳,或古拙、或清雅,不一而足,而不同风格的外表下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,即是美。中国书法这种美的特质,在经历了天然无雕饰的原始态度之后,汉晋以来,已经成为所有书写者、欣赏者、应用者一种自觉的追求了。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728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 
¥%&@#uio
   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
    花卉网